首页 > 学习资料 > 中小学辅导

《三峡》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8 16:44:25
《三峡》语文教案

《三峡》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伴音乐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一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教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五、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

(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六、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

(水)

2、有一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一说家乡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一本集子——《家乡美》。

七、延伸阅读,培养热爱祖国的激情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彩,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一些知识,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三峡》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领悟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典型化描写的手法。

(二)理清本文精妙的写作思路,欣赏优美流畅的语言。

(三)了解三峡的沧桑巨变,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

同学们,你领略过三峡的秀丽风光吗?电视专题片《三峡的传说》将你带进雄伟壮丽的三峡,现在我们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歌《乡恋》(放VCD),让我们在歌声中游览三峡的秀丽风光吧!

(二)美文欣赏

配乐散文《三峡》背景音乐《三峡情》

(三)点击作者

大家欣赏了优美的散文,你一定会被《三峡》磅礴的气势、流畅的语言所折服,你可知道,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竟出自于一个地理学家之手,他就是郦道元。(介绍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

(四)小组自学

自学要求如下: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小组讨论,翻译课文。

3.理清思路,感受美景。

(五)教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用行楷抄写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讲解文言句,理清文章思路。

(一)讲授新课

1.讲解重点文言句,正确理解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互文)亭午见太阳,夜分见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互文)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该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船行之快。

2.理清写作思路:

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

次写江水大而急。

再写春冬之景。

最后写“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色。

3.分析写作特色:

抓住特征来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山水中四季变化的景色穿插其间,将动景和静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三峡整体的富于动感 ……此处隐藏14982个字……文内容,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横线上,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请将本文中你自己喜欢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你欣赏它的原因。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2.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落实重要实、虚词,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媒体 建议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她们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点着中华大地。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一百九十三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笔端,去追溯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过去的真容。(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地理学家、文学家、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教师范读,要抑扬顿挫,带有惊叹赞美之情。

3.学生学读。

4.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文言文翻译指导:

(1)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达:要求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要求译文用词考究,文笔优美。

(2)方法: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书名、物名、官职、器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发语词,音节助词、重复多次的、表敬称贺谦称的词可以删去不译。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汝”换成“你”等等。

调――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如谓语前置、定语前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

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固――固定的格式有固定的译法。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时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3)步骤

①(略读)把握文章大意,同时标记处要翻译的词、句。

②(细读)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要根据语境进行推敲。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③(回读)译完后,把答案带入原文,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5.提出合作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6.指名翻译全文,不妥之处随时指出。

教师重点强调下列句子翻译。

①或王命急宣

译文: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7.指导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1)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沿溯阻绝(停、断)绝t多生怪柏(极)

(2)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空谷传响(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

(4)其他重要字词

或王命急宣(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奔驰的骏马)(如)(快)

良多趣味(实在)属引凄异(连续不断)(延长)

三、自由朗读,小组内互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积累了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在此基础上熟读了课文,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美,为下一节课的进一步赏读奠定了基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巩固重要词语翻译。

教后反思

陈书兰

《《三峡》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