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中小学辅导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8 16:43:45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二、指导观察,了解图画内容。(出示投影片)

1、讨论:图上画了什么?

2、指导学生按照图画内容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说了些什么?请认识这些字的小朋友来读一读?

三、看看我们的语文书。

1、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

2、看看目录有什么用?

3、怎样找第4课?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找找第16课、第67页、写字表、查字表)

4、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爱护课本?(1)轻翻轻放(2)双手要保持干净(3)不乱写乱画(4)包好书皮(5)不乱仍课本

5、今后我们要经常比一比看看谁的课本保护得最好。

四、再唱《上学歌》。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唱《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采用讨论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

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情景,使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练。

放手让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认识这些字的同学,提倡大家向他们学习。

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营造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森今天森林王国里可热闹了,他们在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次比赛呀,很多小动物都前来参加了。老师根据这些小动物的特点编了谜语,请你来猜一猜,都有谁吧!

(二)识记“猴子”:

1、师说猴子的谜语,生猜谜。

2、课件出示猴子图片和生字“猴子”,指名学生读词。

3、正音,识记字形:

① “子”:放在这个词语里要读轻声,指导读出轻声。

② “猴”:鼓励自主识记,偏旁是反犬旁,中间还有个单立人。

4、再叫叫动物的名字,读准词语。

(三)识记“公鸡”:

1、师念《画鸡》,作为“公鸡”的谜语,生猜谜。

2、课件出示公鸡图片和生字“公鸡”,指名学生读词。

3、正音,识记字形:

“公”:指名读好。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公”上面部分是个“八”字,顺势指出新偏旁“八字头”,与“人字头”进行区分。

4、再叫叫动物的名字,读准词语。

(四)识记“松鼠”:

1、师说松鼠的谜语,生猜谜。

2、课件出示松鼠图片和生字“松鼠”,指名学生读词。

3、正音:指出“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的。开火车读,齐读。

4、识记字形:

①“松”:学生自主观察,木字旁加“公鸡”的“公”。提示有一种植物叫做松树,所以“松”是木字旁的。

②“鼠”:学生自主观察,“鼠”字的字形和老鼠的外形十分相似,鼓励学生说说“鼠”和老鼠具体相似的地方。出示“鼠”这一象形字演变过程。

5、再叫叫动物的名字,读准词语。

(四)识记“鸭子”:

过渡:看看,接下来又有什么动物出场呢?

1、师说鸭子的谜语,生猜谜。

2、课件出示鸭子图片和生字“鸭子”,指名学生读词。

3、正音,识记字形:

①“子”:从“猴子”一词迁移至此词,发好“子”的轻声。

②“鸭”:自主识记字形,右边有个“鸟”,指出新偏旁“鸟字旁”。

将“鸭”与“鸡”两字进行对比,发现不同,加深识记。

4、再叫叫动物的名字,读准词语。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ie üe er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复韵母üe ,整体认读音节u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过程与方法:学会拼读带有复韵母üe的拼音,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复韵母üe,整体认读音节ue。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区别ie üe和e ue,掌握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开火车读a u iu ie e

2.听写复韵母。

3.听读练习:找出这几个老朋友。学生边听边一起找出带调韵母,师巩固。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üe

1.(组织教学)看插图。

2.出示üe。

教师念üe,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ü音,很快地向e滑动。ü重e轻,就成了üe。)

指名读,范读,齐读。

3.读准音。(范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板书ue,ue与üe的读音相同,复韵母üe,整体认读音节ue。写ue时,要把üe的两点去掉,前面加上声母。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去掉ü的两点?(大来带头,小ü擦掉眼泪笑嘻嘻。)

5.ü不但和大在一块儿把眼泪擦去,回忆一下,ü见了谁也把两点给藏起来了?(小ü见了 q x,去掉两点还念ü。)

6.练习üe与声母的拼音。

7.四声练习:quē(缺点)qué(瘸子)què(退却)(喜鹊)

(二)指导书写ie、üe

1.说说ie、üe复韵母的组成。

2.它们在书写时应占什么格?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三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两个字母要写紧凑。

4.展示学生作业,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不太好,全班进行评改。

5.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同学互查是否书写正确规范。

(三)教学ue

出示ue。大带小üe 还读üe 。只是成了整体认读家族的成员了。来,跟她交个朋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带调读,并选择 ……此处隐藏11395个字……梅、杏、肥”等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爪字头”;了解“采”字的演变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认识了生字,多数学生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图片内容,概括图片大意。

2、练习用流利的语言把图中的内容表达清楚。

3、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并喜欢用语言交流。

教学重点

1、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2、根据图意,概括大意。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概括大意。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喜欢照相吗?相信大家都有许多有意思的照片。今天我们要举办一个图片展览。首先,我们要给带来的相片起个名字。老师这里有几幅很有趣的照片给大家看一看。同学们,起“名字”看似小,可是藏着大学问。大家愿不愿意试着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起名字呢?好,我们今天试着给照片起个名。

二、情境渲染,初读图画

放音乐,出示课本中的图片。

三、选定图画,看图析义

1、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画的哪里最吸引你?

2、看到这幅画,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也许是一个词语,也许是一条成语,也许是一句歌词……

3、让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4、把学生写出的内容放在大屏幕下展示,引导学生们评价每一项,从其表达得是否贴切、是否巧妙、是否让人产生相应的联想等,评比。

5、其他三幅画请小组内自由选择一幅大家最喜欢的,由小组长组织一起讨论,商定其名字。把小组讨论的名字一一展示,评价,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四、作业

给自己带来的照片起名字,小组商讨后把照片展出。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直、呀”等13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的、潮湿、闷得很”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问句与感叹句,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如“坡、伸腰、潮湿”等。

2.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和感叹句,体会二者的不同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片断(一)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一、理解“阴沉沉的”“坡”“伸腰”的意思。

1.出示句子,读句子:

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观察课文插图,结合图片的天气和兔子的动作,说一说什么是“阴沉沉的”?“腰”在哪里?怎么做“伸腰”的动作?

(天上没有阳光,有很多乌云)(学生指出图片中腰的位置,并做动作“弯腰”和“伸腰”两个动作,理解“伸”的意思。)

3.出示山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山坡,理解山坡的意思,结合“上坡”“下坡”进行读词。

4.学生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好句子。

二、理解“潮湿”

1.老师出示“潮湿”一词。引导发现都是“三点水旁”。

2.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空气湿度大、地面湿滑、室外物体表面有水珠,室内部分家具上有水珠等)

3.说一说,联系生活,哪些地方容易“潮湿”?(洗手间、池水边、厨房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联系生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潮湿、伸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情感;同时积累词语,拓展运用,学以致用。

教学片断(二)读好对话中的问句与感叹句

1.以两个标点符号为导入点,介绍问哈和感叹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带来的语言效果。

2.读好问句

引导学生体会读问句的技巧:

(1)要读出疑问的语调,要有高低起伏。

(2)词与词之间要注意做好停顿。

(3)表示疑问的地方要读重音,如“为什么”“怎么”等。

老师范读: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问句为例,学生认真听并模仿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

学生练习,联系生活,以五个问句进行练习,学生尝试读好问句。

3.读好感叹句

介绍感叹句的作用,学生体会感叹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读好感叹句的技巧(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再听老师范读,最后尝试自己模仿来读好感叹句。

(1)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读出捉虫子的着急之情)

(2)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读出要下雨的兴奋之情)

(3)你瞧,夏夜多美呀!(读出对夏夜的赞美之情)

4.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小结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的要点。

以两组练习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把握好读问句和感叹句的技巧来读好句子。

小练习

第一组:

(1)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我们一起去爬山好吗?

第二组:

(3)阿姨做的饭真好吃啊!

(4)阿姨做的饭好吃吗

【设计意图】介绍问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读感叹句和问句的不同语气,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并通过生活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进行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片断(三)学写句子: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比较句子

(1) 小白兔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干什么?)

(2)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哪割草?)

(3)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怎么样在山坡上割草?)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句子是:谁干什么。一个完整具体的句子要写出: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学生读好长句: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3.学写句子,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我看书。(师问:我干什么?)

我在房间看书。(师问:我在哪看书?)

我认真地在房间看书。(师问:我怎样地在房间看书?)

学生小组练习,尝试自己说句子。全班分享,互评。

【设计意图】一个具体的长句子进行分解,分成三步进行修饰,引导学生认识具体生动的句子。同时,也从扶到放,引导学生有意识去思考怎么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得具体生动,从而记住格式: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