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问疑:
⒈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⒊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⒉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⒊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⒋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⒌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⒍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⒎理解词语。
⒏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⒈读准课后要描红的生字。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⒉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⒊班级反馈,指导朗读。
⑴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晓英的同学,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①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地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③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地原因。
⑵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小英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原因。
⑶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样子。"眼圈红了"说明小英
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复杂的心情。
⑷那掌声使小英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⑸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地掌声下微笑着走下了讲台。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
②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
②练习朗读。
⑹他不在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见了学校的舞蹈房……
①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小英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②练习朗读。
⒋有感情的朗读第1~6自然段,说说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⒌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总结全文:
⒈听课文录音。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完成《习字册》上的书写练习。
语文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烟熏火燎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烟熏火燎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 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 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 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学完了, ……此处隐藏3796个字……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平生欲效此作,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日,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你怎么看苏轼的这句话?
八、作业
1、整理重要的词语。
2、翻译全文.
九、板书设计
盘谷简介——→特点、谷名由来
↓ | 声威显赫的显贵
三种人物——→ | 高洁不污的隐士
| 趋炎附势的官迷
古歌收束——→祝福友人
语文教案 篇5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女娲不畏艰辛为人类造福、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
4、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到古代神话故事所表现出来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不畏艰辛为人类造福的美好心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有指挥,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了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婶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 有弄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课文些了一件什么事。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
说说你为什么受到感动?能把你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
3、质疑。
四、总结。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
2、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0 女娲补天
找雨神
造了船 不畏艰险,造福人类
找五彩石冶炼补天
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4个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4个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特别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爱护花木,遵守制度。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谈话:美丽的春天到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春天吧!如果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板书“作业”),让你们去大自然找春天,并且要把找到的春天带回教室里,想一想:你会带来什么作业?
这个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能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回答我不会从思想层面评价,只会从句子表达通顺上进行指导。
2、过渡走进故事: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中的于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布置了到大自然去找春天的作业,孩子们他们的作业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穿插 进行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学生自己拼读音节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学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流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互相检测学习效果、教师提问,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课文,体会课文隐藏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课文隐藏的思想感情,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感。
三、达标训练升华主题
1、开火车读生字,同桌比赛读文,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深化重难点的学习。
2、思考:学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受到文本的启发,懂得爱护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
四、堂清检测
设计了给生字注音、造句、思考题,紧扣课堂教学重难点,检测学习效果。
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随课文读准生字、词,理解意思。
2、从题目出发,通过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抓住重点段(陆小亮不挂笔的经过),紧扣突破点(费劲、第11段),通过读、写等形式体会课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段(3-11),紧扣突破点(11),通过读、写等形式体会课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抓住第11自然段,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写出亮亮的感受,加以巩固重点段,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是难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挂两支笔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言揭题:
1、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学习《挂两支笔的孩子》(师板书课题)
2、指名读,齐读,然后请大家翻开课文。
3、学法探究,引导从题目入手。
反馈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题也读了,课文也回去预习了,那我们从什么地方入手才会学得更容易一些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方法是从题目开始。
看课题:
(1) 哪儿是重点词?提醒注意。
(2)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为了使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更全面一些,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好吧?
三、一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觉得比较生疏的句子多读几遍,尽量做到流利。
三、二读课文。
1、要求:默读,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到重点段(2-11),并且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后检查:
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师随回答板书:挂—不挂—又挂)
根据板书,提出重点的部分应该是什么地方?
四、朗读反馈:
指名读重点段。在学生的读中,引导划出重点词,指导生字“琢”的书写,理解不懂词句的意思。(尽量做到不自己说,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
读好后,质疑。
五、紧扣突破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引导读第11自然段,理解词句的意思。
“恨不得地下裂开一道缝,好钻进去”说明了小亮当时怎样的心情?
2、是呀,遇到这样的事,小亮受到了这种“打击”,怎么不会感受很深呢?那天晚上,陆小亮感慨万千,写下了一篇日记,如果你是小亮会怎么写呢?以小亮的笔调写日记。
提醒注意:从那以后,他不好意思再挂笔了。
七、反馈小结。
提醒:所处的角色、还挂笔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