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中小学辅导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4-11-18 16:44:43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ɡ) 弥散( mí) 惧惮(dàn) 怠慢(dài)

B. 行辈(hánɡ) 撺掇(cuān duo) 踱来踱去(duó) 诣太守(yì)

C. 翩然(piān) 孕育(yùn) 风雪载途(zài) 炎热(yán)

D. 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刘子骥(yì)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嘱咐 行辈 踊跃 皎洁

B. 眼眶 羁绊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C. 海棠 萌发 消声匿迹 周而复始

D. 凋零 枯燥 天衣无缝 海枯石烂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 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是否努力。

C. 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D.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B.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氛围中,使人叹为观止。

C. 元旦期间,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 我们为何很难记起 3 岁以前的事情 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 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 7 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 3 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 7 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 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 7 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 1 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 1 分钟就认为已经到 1 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 1 分钟觉得这是 1 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 5 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 20%(1/5);而一个 20 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 5%(1/20);而对于一个 50 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xx 年底 4 期 B,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注意力喝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 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 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喝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你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

B.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4.章第①小节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

5.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第节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2)第 6 段中“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

的状态”,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项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乃大惊 ②乃不知有汉

C.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2.下面加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

B. 从选文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花源人。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四、诗歌鉴赏

四、阅读下面的《关雎》,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1)《小石潭记》中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晞。(《蒹葭》)

(3)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 。(《蒹葭》)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以向张九龄含蓄表达希望得到引荐出仕为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5)请你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表达朋友之间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六、名著阅读

走进名著。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____。

(2)傅雷在第一份家书中说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语言运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学校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您,想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 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安江可好 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 隔着二十多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日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有改动)

1.说说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段的内容,概括母亲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九、命题作文

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文章。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上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